在心血管领域,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长期困扰着患者。近日,武进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介入团队成功完成该院首例左心耳封堵术,为患者从源头上预防左心耳血栓形成,从而达到预防房颤脑卒中目的。
今年73岁的谢爷爷是一位房颤患者,一年前房颤发作,后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控制。今年2月,谢爷爷因突发右侧肢体乏力被家人紧急送至武进中医医院,被诊断为脑梗塞伴椎动脉狭窄,接受椎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好转。
近日,谢爷爷因出现心慌、胸闷的情况,再次来到武进中医医院治疗。心血管病科主任医师石桂良接诊后,完善各项检查,心电图检查显示持续性心房颤动,食道超声提示未见明显血栓,左心耳功能弱。经综合评估,考虑谢爷爷在持续抗凝治疗后仍有脑梗塞风险,左心耳封堵术成为解决问题关键,该手术既可预防血栓,又可避免由抗凝治疗而引发的出血并发症。
经过认真而周密的术前准备,石桂良带领科室介入团队为谢爷爷开展了经皮左心耳封堵手术。手术仅在大腿根部穿刺一个小针眼,由该穿刺点经导管将手术器械引导到左心耳并造影,在左心耳入口处释放一枚封堵器将其牢牢封住。经造影证实封堵器位置良好,左心耳封堵完全,无左心耳残存血流,手术成功。术后第2天,谢爷爷就能够下床活动,3天后顺利出院。
石桂良介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心脏疾病,表现为心房快速、不规律的电活动,可能导致心脏效率降低,增加中风和心力衰竭的风险。由于房颤,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血液在左心耳内发生淤滞,极易形成血栓。而一旦血栓脱落,可致血栓栓塞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栓塞部位就是脑部,即发生脑卒中。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合理规范的抗凝治疗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手段,但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会增加出血风险。对于无法接受长期抗凝治疗、不愿意行房颤消融术、房颤消融手术失败或已经开展规范抗凝治疗仍发生栓塞的患者来说,左心耳封堵术带来了新的希望。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换装全新1.5T发动机 新款奥迪Q3上市售27.
近日,我们从官方获悉,新款奥迪Q3上市,售价区间为27.98万-...
京东与承德露露建立战略合作 引领植物蛋白饮品行业
4月10日,借着2023年春季糖酒会的“东风”,京东超市与承德露...
特医食品品牌玛士撒拉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金鼎资
近期,医学营养品牌「玛士撒拉」已于近日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由金...
小米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测量专利公布:避免不同终
感谢IT之家网友肖战割割的线索投递!,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2024年上线,索尼宣布PvP多人对战第一人称射
,索尼上月收购了总部位于华盛顿的FirewalkStudios工...
USB3.2+1000MB/s:爱国者256GB
爱国者超极速双口固态U盘256G版采用TLC储存颗粒,读速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