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骆讲堂”带你走进古籍的前世今生 广西每年抢救搜集少数民族古籍超2000册(件)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在历史上都创造了独特的文化,留下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献。昨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瓯骆讲堂”推出专题讲座《走进广西古籍和少数民族古籍》,邀请专家分享中国书籍发展历史,并重点讲述了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搜集保护工作及其背后的故事。
若是形容一个人读书很多,学识渊博,通常会引用成语“学富五车”,但你知道以古人的标准,究竟要看多少书才能称之为“学富五车”吗?在当天的讲座中,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韦如柱向大家介绍了中国书籍从最早的骨壳到如今的纸书演变史,更将有趣的历史知识穿插其中。
例如在汉武帝时,东方朔给汉武帝写自荐信,用了3000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抬着才能运到宫殿。“每片竹简能写30多个字,平均每公斤竹简有8000字左右。”韦如柱进一步讲解道,古代马车的载重量一般是200公斤,五车算下来大概1000公斤,因此“学富五车”相当于阅读800万字。
浩瀚历史中的典籍,凝聚着先贤的心血和智慧。作为中华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古籍蕴涵了各民族的文化审美和精神理念,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古籍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文种多样、形制各异,它们记载着各个民族的历史文脉、生产生活、民俗礼仪、情感体验,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特征的集中体现。
有别于传统印刷的古籍,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不仅是手抄,且多为孤本,还是群众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书,这给古籍普查、抢救搜集带来了许多困难。为此,韦如柱与团队探索出全国首创“复制件换原件”的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新模式,既满足了群众实际所需,又有效保护民族古籍。
“古籍保护的目的在于传承利用。”谈及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的变化,韦如柱深有感触地说,近几年,广西每年抢救搜集的少数民族古籍超过2000册,尤其是2021年以来,广西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工作,并于2022年8月正式上线“广西古籍文库”数字平台,让更多的广西少数民族古籍走出“深闺”。(记者 陈蕾)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换装全新1.5T发动机 新款奥迪Q3上市售27.
近日,我们从官方获悉,新款奥迪Q3上市,售价区间为27.98万-...
Halo Top等功能性冰淇淋席卷食品饮料行业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觉,“功能性+”正在从宣传口号转变为一种生活方式...
京东与承德露露建立战略合作 引领植物蛋白饮品行业
4月10日,借着2023年春季糖酒会的“东风”,京东超市与承德露...
特医食品品牌玛士撒拉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金鼎资
近期,医学营养品牌「玛士撒拉」已于近日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由金...
小米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测量专利公布:避免不同终
感谢IT之家网友肖战割割的线索投递!,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2024年上线,索尼宣布PvP多人对战第一人称射
,索尼上月收购了总部位于华盛顿的FirewalkStudios工...